今年陽曆與陰曆新年相距35天, 比最短是21天及最長51天, 可算不長不短, 但對重視中曆的讀者, 西曆一月剛過便要忙於預備比西曆新年更重要的節期, 也許會覺得有點吃不消. 回想一甲子前, 常聽到一句話: 年年難過, 年年過. 不能說沒有感觸. 時光不為任何人停留, 人生最長壽的不超過兩個甲子, 已經比一個甲子前有能力的家庭為長輩慶祝六十大壽, 可說已經(也可說不外?)是多了一倍的歲月. 這與中國三千五百年的信史, 聖經記載猶太人始祖亞伯拉罕距今約四千多年相比, 簡直短得可憐. 在我認識的人中, 我認為可信度高, 基於家譜可供追查的, 大概最長的能追到九百多年前, 另一位說可追至周朝, 但我有些保留, 因為中國戰亂繁多, 北方民族屢次南侵, 把中原一帶的原住民迫往南遷的事, 難以數算, 與印度及歐洲歷史可說同出一轍, 是歐亞大陸的共通現象, 以前本欄好像已經述及, 但我的存檔功夫十分差勁, 自1978年在加拿大亞省卡城至三十年前在本地每週的文字, 只有過去數年在部落格上可供翻查, 及一些舊剪報外之外, 記憶力的步步衰退, 使我開始犯復述事情的毛病. 幸好這失誤的後遺症不大, 與大家耳熟能詳的老話: “不讀歷史者必然重犯歷史上已犯過的過失”所產生的嚴重性相距尚大.
0 Comments
人生有涯而慾望無涯大概是絕大多數人的寫照. 從鼓勵晚輩力求上進去看, 也許長輩會選擇鼓勵他們要具備遠大目光, 不停留在自滿自足地步, 寧願他們不滿現狀, 也不希望他們落在今朝有酒今天朝醉的頹廢心態中, 因這是出於用心良苦, 不宜苛責, 但一般事物常利弊參半, 矯枉過正既常被視為難逃, 甚至是必經之途, 怪不得社會充塞着貪得無厭的人, 且蔚然成風, 並被視為文化的一部份, 使不具有這心態者, 常被視為怪物或被諷為自鳴清高的偽君子, 或沽名釣譽者 (其實社會氣候早已取消任何人能夠靠不貪而被視為有沽名釣譽的價值). 可惜大家似乎也忘記任何事都有與之俱來的代價.
大多數在上世紀出生的讀者, 二十一世紀竟然過了十八個年頭, 恐怕是不太容易接受的事. 文題無論被用來描述已過的時光或未來的日子, 似乎應該同樣不失其真實性, 可是年輕一代可能會有異議, 因為現代人借助科技帶來的方便, 從省時角度看, 寸金也許可以被視為能買寸光陰. 例如同時使用數台高速電腦, 豈非可以多管齊下, 不必等待剛回電郵的那方面回應便可以發電郵給另一個人, 或處理別的事, 或同時注意或查看不同渠道發出的資料, 不是以金錢買來時間嗎? 可惜對一些失去人生意義或工作能力者, 如在養老院的長者, 他們卻可能有相反看法. 且讓我用一則笑話作舉例: 未有可以在網上購買長途車票及機票前, 有推銷旅遊業者與一位長輩如此對話, 顯示出他們對時間看法的差異. 長輩打電話查詢坐火車去一個地方的票價, 推銷員告訴長者價錢後, 立刻說剛好有飛機票特價, 只要多付不足四份一的價錢便可以省一整天的時間. 長教輩語重深長地說, “年輕人, 我一輩子費盡腦力去省時, 現在老了可以把那些省下的時間拿來用, 因為我有的是時間, 缺的是金錢[現在長途車票往往比飛機票貴]. 再從另一角度看, 不少在養老院的長輩, 因為感到渡日如年, 十分鐘內數次問別人當時的時間.
文題也許會被視為偏差及不公平, 因為質與量應該並重, 不應強行分割. 可惜理想跟實際相隔的差距往往達到遙不可及的地步. 無論是甚麼理由驅使, 例如時間, 資源, 執行者能力, 目標釐定時未有考慮的一些因素等, 都可以使執行者被迫在質與量之間作抉擇, 何況現今大趨向是重量輕質呢?從商界立場, 普及推銷商品的吸引力, 除了巨額數字容易引起投資者注意, 一些網站廣告收費按點擊數量多寡決定的大氣候下, 量被看重與質被輕視, 豈不是太自然而然了嗎?但人類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素質改進, 往往是透過以質為重的研究者經年累月的埋頭苦幹才獲得的, 就是用十年窗下無人問去描述, 恐怕仍有不止數倍的誤失, 因為有些真正有革命性並且實際造福全人類的成果, 往往是建立在數不清多少代的人不斷努力而獲得的. 這些貢獻與粗製濫造之餘, 更是在設計上故意使產品不耐用的心態比較, 怎能用重量不重質去掩飾其鄙陋呢?讀者可能會有人認為以上觀點犯了以偏蓋全的老毛病, 並且昧於當代經濟理論注重增加就業機會, 注重大量生產成為落後經濟急劇起飛之途, 貢獻浩大, 不宜冠以重量不重質的惡名掩蓋其功勞. 我在講究環保的人看來是後知後覺者, 可是由於重量心態產生的禍害有目共睹, 應不必我浪費篇幅申述.
|
Author周達恆牧師 Archives
February 2019
Categories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