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新聞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PubMyNews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
Picture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歷史真重要嗎?

1/25/2019

0 Comments

 

​今年陽曆與陰曆新年相距35天, 比最短是21天及最長51天, 可算不長不短, 但對重視中曆的讀者, 西曆一月剛過便要忙於預備比西曆新年更重要的節期, 也許會覺得有點吃不消.  回想一甲子前, 常聽到一句話:  年年難過, 年年過. 不能說沒有感觸. 時光不為任何人停留, 人生最長壽的不超過兩個甲子, 已經比一個甲子前有能力的家庭為長輩慶祝六十大壽, 可說已經(也可說不外?)是多了一倍的歲月. 這與中國三千五百年的信史, 聖經記載猶太人始祖亞伯拉罕距今約四千多年相比, 簡直短得可憐. 在我認識的人中, 我認為可信度高, 基於家譜可供追查的, 大概最長的能追到九百多年前, 另一位說可追至周朝, 但我有些保留, 因為中國戰亂繁多, 北方民族屢次南侵, 把中原一帶的原住民迫往南遷的事, 難以數算, 與印度及歐洲歷史可說同出一轍, 是歐亞大陸的共通現象, 以前本欄好像已經述及, 但我的存檔功夫十分差勁, 自1978年在加拿大亞省卡城至三十年前在本地每週的文字, 只有過去數年在部落格上可供翻查, 及一些舊剪報外之外, 記憶力的步步衰退, 使我開始犯復述事情的毛病. 幸好這失誤的後遺症不大, 與大家耳熟能詳的老話:  “不讀歷史者必然重犯歷史上已犯過的過失”所產生的嚴重性相距尚大.

各國各地的人常犯重蹈前人覆轍的原因, 除了源於不重視歷史, 並且嚴重失去可以因為與創造主保持原有關係而來的創意, 聽從了缺乏創意的偽主子, 更不認識魔鬼連三板斧也沒有, 客氣一點說是兩板斧, 就是欺騙與恐嚇, 卻其實由於牠的恐嚇也是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上, 讓我們輕視歷史, 誤認新瓶內乃是新酒, 不去分析是否舊酒, 也因為大多數人對歷史只有一知半解, 甚至一竅不通, 無從辨別新舊之分, 怎能不上當呢? 這是為甚麼我要不避嚕叨之嫌, 三翻四次呼籲讀者要重視歷史. 我也希望新一代的歷史教學法, 以要求學生用豐富想像設身處地去明白歷史名人當時面對的情況去扮演他們的角色, 增加學員對被視為枯燥的前人往事, 甚至是刻板地背誦年表, 而視上歷史課為畏途. 我最喜歡我舉的例是有一次在中學歷史期考時, 我在等待進考場前十多分鐘, 突然想到老師一再強調歷史年表的重要, 不理會同學的嘲笑, 拚命強記年表, 結果竟然獲該次考試全班第二高分的成績, 但如此不良的學習, 或該說是應付考試的方法, 絕不代表我有讀歷史的天份.  事實上, 把考卷交上後, 我已忘記了年表大部份的資料, 因此絕非在此提倡以此對待歷史的學習, 乃希望這怪例只收反面教育的果效. 但也因為中學把歷史列為必修課程是基於歷史是很重要的.
​
部落格連結:  https://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見報日期:  2019/1/25

0 Comments

沒有厭足的慾望

1/11/2019

0 Comments

 

​人生有涯而慾望無涯大概是絕大多數人的寫照. 從鼓勵晚輩力求上進去看, 也許長輩會選擇鼓勵他們要具備遠大目光, 不停留在自滿自足地步, 寧願他們不滿現狀, 也不希望他們落在今朝有酒今天朝醉的頹廢心態中, 因這是出於用心良苦, 不宜苛責, 但一般事物常利弊參半, 矯枉過正既常被視為難逃, 甚至是必經之途, 怪不得社會充塞着貪得無厭的人, 且蔚然成風, 並被視為文化的一部份, 使不具有這心態者, 常被視為怪物或被諷為自鳴清高的偽君子, 或沽名釣譽者 (其實社會氣候早已取消任何人能夠靠不貪而被視為有沽名釣譽的價值). 可惜大家似乎也忘記任何事都有與之俱來的代價.

我一向反對通俗卻被誤用的這句老話:“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 只從表面看, 如何才算為己是很難下定義的事, 況且這句話若被誤解, 可以讓人推卸一切責任, 使這樣的人成為家人的負擔, 社會的寄生蟲. 可是“為己”容或有某種程度的必要, 卻有程度之分, 只知獨善其身者的悲哀, 是他們從未體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美好, 何況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之間有巨幅距離, 為何要走極端呢? 因此本文希望讀者在認識文題的負面影響太大, 且不該成為自己不自覺而擁有的心態後, 願意往反方向邁進, 讓自己漸漸在更多層面上成為親友的祝福.

有人認為聖經也教導我們要愛自己, 因為愛人如己不是清楚表明人要愛自己才可以愛別人嗎? 我既非神學家, 讀者中大概也不會有神學家, 請恕我用平民百姓的水平去跟大家思想這個教導. 先從負面看, 大家都知道, 並且一般來說都在實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文化理念. 從寬容的角度看, 這也許可算是具有正面的價值, 但很難被視為有積極作用, 更談不上在實踐兼善天下的方向上走了第一步. 要在這方面起步, 先要認明自己的喜好, 並且願意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物, 心態或行為與他人分享, 甚至免費教導有心學習的人. 曾如此盡力的人會認識教別人一些新事物絕非易事, 因為若遇上像我一樣眼慢手拙的材料, 只能用曾國藩幕僚替他把軍情實況從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來自我安慰, 或說是為自己打氣. 不過若師生都持之以恆, 一朝學習有成, 用苦盡甘來形容也不足夠. 如此的愛人如己跟無涯的慾望, 應該大不相同吧, 何況從中得到的欣悅更在本質上與無窮的貪慾有天壤之別呢? 基督徒將來在天家, 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享受尋根究底地體悟天父上帝一切創造的精妙, 各種被造之物的互動與配合的恰當, 被罪破壞的關係及破損如何被創造主修補得天衣無縫, 怎能叫我們不常存感謝與頌讚的心, 而又不落在文題景況之中啊!


部落格連結:  https://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見報日期: 2019/1/11

0 Comments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

1/4/2019

0 Comments

 

​大多數在上世紀出生的讀者, 二十一世紀竟然過了十八個年頭, 恐怕是不太容易接受的事. 文題無論被用來描述已過的時光或未來的日子, 似乎應該同樣不失其真實性, 可是年輕一代可能會有異議, 因為現代人借助科技帶來的方便, 從省時角度看, 寸金也許可以被視為能買寸光陰. 例如同時使用數台高速電腦, 豈非可以多管齊下, 不必等待剛回電郵的那方面回應便可以發電郵給另一個人, 或處理別的事, 或同時注意或查看不同渠道發出的資料, 不是以金錢買來時間嗎? 可惜對一些失去人生意義或工作能力者, 如在養老院的長者, 他們卻可能有相反看法. 且讓我用一則笑話作舉例: 未有可以在網上購買長途車票及機票前, 有推銷旅遊業者與一位長輩如此對話, 顯示出他們對時間看法的差異. 長輩打電話查詢坐火車去一個地方的票價, 推銷員告訴長者價錢後, 立刻說剛好有飛機票特價, 只要多付不足四份一的價錢便可以省一整天的時間. 長教輩語重深長地說, “年輕人, 我一輩子費盡腦力去省時, 現在老了可以把那些省下的時間拿來用, 因為我有的是時間, 缺的是金錢[現在長途車票往往比飛機票貴]. 再從另一角度看, 不少在養老院的長輩, 因為感到渡日如年, 十分鐘內數次問別人當時的時間.

文題把寸光陰以問號取代, 是由於在一年之始希望大家重新自主觀及客觀角度思考對時間當採取的態度. 這樣說是由於聖經教導我們要愛惜光陰, 而且理由是: 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驟眼看來, 可能會讓人有對不上號的感覺. 是否若沒有邪惡便不必愛惜光陰呢? 這兩者的關係是正比或是反比呢? 我承認沒有可以被大家接納的標準答案, 因為從真懂事以來, 沒有見過一個沒有邪惡的社會. 若改用主觀性極強的心情是否因環境險惡而特別緊張, 又很少碰到如失火的情況要求分秒必爭, 故此難以想像. 可是愛惜光陰應當不會被太多人反對, 也許應當以如何愛惜為考慮的焦點.

​大家對不同的事物及週邊不同的人, 大概會有不同程度的愛惜, 甚至是珍惜. 但時間卻不屬於這些類別, 似乎很難用來作借鏡, 可是仍有共通點: 為了甚麼? 我們愛或珍惜人或物當然有原因, 同樣, 我們愛惜光陰也應當有原因. 從實踐愛惜光陰爭取得來的時光如何善用, 比只求爭取不問用途不是有天壤之別嗎? 因此在新年之始, 要使在這新的一年活得更有永恆價值, 更不受因隨波逐流而浪費寶貴的光陰, 豈非當務之急嗎? 在這個愈來愈荒誕及邪惡的世界, 即使自以為沒有能力作中流砥柱, 也不該因為作牆頭草, 或自以為保持中立, 或採取明哲保身地不表態, 而變相地助紂為虐呀!

部落格連結: https://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見報日期: 2009/1/4

0 Comments

質與量孰重?

1/1/2019

0 Comments

 

​文題也許會被視為偏差及不公平, 因為質與量應該並重, 不應強行分割. 可惜理想跟實際相隔的差距往往達到遙不可及的地步. 無論是甚麼理由驅使, 例如時間, 資源, 執行者能力,  目標釐定時未有考慮的一些因素等,  都可以使執行者被迫在質與量之間作抉擇, 何況現今大趨向是重量輕質呢?從商界立場, 普及推銷商品的吸引力, 除了巨額數字容易引起投資者注意, 一些網站廣告收費按點擊數量多寡決定的大氣候下, 量被看重與質被輕視,  豈不是太自然而然了嗎?但人類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素質改進, 往往是透過以質為重的研究者經年累月的埋頭苦幹才獲得的,  就是用十年窗下無人問去描述,  恐怕仍有不止數倍的誤失, 因為有些真正有革命性並且實際造福全人類的成果, 往往是建立在數不清多少代的人不斷努力而獲得的. 這些貢獻與粗製濫造之餘, 更是在設計上故意使產品不耐用的心態比較, 怎能用重量不重質去掩飾其鄙陋呢?讀者可能會有人認為以上觀點犯了以偏蓋全的老毛病, 並且昧於當代經濟理論注重增加就業機會, 注重大量生產成為落後經濟急劇起飛之途, 貢獻浩大, 不宜冠以重量不重質的惡名掩蓋其功勞. 我在講究環保的人看來是後知後覺者, 可是由於重量心態產生的禍害有目共睹, 應不必我浪費篇幅申述.

質與量的矛盾其實是不必, 更不是必然的事. 記得中國推行改革開放的早期, 當時的最高領袖便申明在這個過程中, 難免要讓一些人先富起來. 從共產主義的基礎立場, 這簡直是離經背道的觀念呀! 可是效果如何, 大家有目共睹, 事實勝於雄辯. 其實環境的污染是由於貪念,  也與重量不重質有不可分離的關係. 重質的代價是步伐慢,  表面看來比急功近利普惠世人的成效差太遠,  可是從長線看, 優劣卻十分鮮明, 只可惜有人竟用這句話否定其重要性:  若從長遠角度看,  我們都已經作古, 一切都不必說. 我相信本欄不會有太多抱這觀點的讀者,  其實如此說的人也知道自己是強詞奪理,  可惜利字掛帥,  不得不如此自我安慰. 抵抗如此短視的最有效對症藥是認識創造主賜給我們一個永恆不滅的靈(雖然根據創世記六章三節上帝對挪亞宣告人壽命的上限是120年). 當我們有這清楚的認識, 並學習如何用這寶貴真理去看事情,  我相信大家都會以質為重,  相對地以量為輕. 其實一般而言, 量給人帶來的滿足感是短暫的, 是缺乏配得常常回味價值的. 從另一個層面看, 過多的量, 可以把最值得回味的食物讓人感到平淡無味, 甚至產生厭惡感, 因為除了失去物以罕為貴的心理收益,  更容易讓人有吃不消的感受. 不知讀者是否有過這經驗呢?

部落格連結: https://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見報日期:  1/1/19

0 Comments

    Author

    周達恆牧師

    Archives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Categories

    All
    不再是我?
    世界末日指日可待?
    五代同堂?
    人忙心不忙?
    任君宰割?
    價值觀的交棒
    克服表達方式的困擾
    公事公辦?
    博士合時的禮物
    受苦? 受難?
    向死亡誇勝!?
    國家的棟樑
    失職的父親
    屬靈的生日?
    希律王的恐懼
    干擾溝通的外力
    建設天國於人間?
    從復活至升天
    從聖誕到新年
    心情與情緒
    心病與心藥
    忘形與忘我
    忠心好友?
    快樂
    思想複雜
    感恩: 有限? 無盡?
    感恩的心態與行為
    慈母多败儿?
    既分工又同心的家教
    普天同慶待何時?
    最珍貴的遺產
    正視因理財觀念引致分歧
    歷史真重要嗎?
    ​母親比父親偉大?
    求福? 避禍? 擋災?
    無師自通?
    父親最高的典範
    玩樂與享樂
    疏不間親?
    神態如何影響達意
    耶穌基督真會再來嗎?
    詞不達意?
    質與量孰重?
    身、心、靈?
    除舊布新
    頭腦簡單?

    RSS Feed

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Location 俄亥俄新闻地址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Picture
微信号微信號 yalingzheng2013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PubMyNews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