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新聞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PubMyNews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
Picture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世界末日指日可待?

4/27/2018

0 Comments

 

耶穌基督將會很快便再臨塵世嗎? 對基督徒來說, 這個問題和文題是一事之兩面.  可是基督升天已經接近兩千年, 數不清多少代的基督徒擁抱這個盼望, 卻在他們未離世之前未看到這個盼望實現, 但絕大多數信靠耶穌基督, 在認識聖經教導上有些根基的信徒, 仍然全心全意地抱這盼望.  這也許讓非基督徒讀者覺得納悶, 甚至認為這是證明基督徒活在夢幻心態中的最有力證據.  本文要從積極角度幫助讀者更明白這榮耀的盼望, 推動了難以數算的“善工”, 因而可見這個活潑的信念既真實, 又具強大的正面能量.
 
我有好朋友對末日即將來臨十分用心研究, 並引經據典地證明我們真是活在末世, 基督的再臨近在眼前.  我十分認同他們夫妻多年用心研究所得的結論, 卻是從另一層面達到相同看法, 因為耶穌基督告訴門徒: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 對萬民作見證, 末期纔來到” (馬太福音24:14).  短短三十年前, 不少反對基督教的國家不容許宣教士在他們領土公開傳道, 故此在這些國家, 信基督教的人寥寥無幾, 但隨著資訊普及, 各種媒體興起, 在極貧困的地方, 街童竟然學會三兩至十人合資購買高檔手機, 輪班使用, 上網查看及收聽並收看國外電台及電視台的節目.  各基督教大眾傳播媒體提供的節目直達宣教士不能親訪的地區, 好些國家信徒竟增加至數以十萬至百萬計.  由此可見福音傳遍天下, 耶穌基督才會再從天降臨的條件, 已愈來愈接近成為事實.
 
在另一方面, 基督教有很多在全球不同角落賑災及提供醫療服務的團體, 有些規模龐大的組織, 每年捐款以億元為單位, 絕大部份款項被用來購置各地災民及貧民的基本需要物資, 及提供各種改善他們生活的服務, 包括辦學, 設診所, 戒毒所, 幫助他們挖井, 提供農業生產的咨詢服務等, 不一而足.  這些具體彰顯基督徒信靠天父上帝的愛心表現, 在一些基督教久被扭曲醜化的國家, 讓那些一向不被重視地區的人不得不重估信耶穌是怎樣的一回事, 是甚麼推動這些教育水平高, 幹勁強, 任勞任怨為他們服務的人, 到偏遠地方幫助他們. 當他們發現基督教信仰並非要求信徒積德行善才會善有善報, 乃相反地是由於信徒已接受了創造主的大愛, 因常常活在這位天父上帝的大愛中, 出於回應祂的愛而甘心樂意作這樣的捨己, 使他們怎可能不受感動呢?  讀者中若有認為我們的私心是要促使耶穌基督早日再降臨, 我不必作激烈反對, 只是要請持這看法的人深入探究擁抱這心態的人, 是否對接受他們幫助的人有不該有的態度, 並查看是否有其他宗教或哲學持類似心態及原則, 如此大規模地在世界各地亙久服務.

部落格連結: https://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見報日期: 2018/4/27

0 Comments

建設天國於人間?

4/20/2018

0 Comments

 

上兩週探討有關耶穌基督復活後升天及再來的課題, 下週將跟讀者考慮世界末日是否指日可待. 本週對一個被兩次世界大戰破滅的觀念稍作探討.  既是已被否定的看法, 為何仍要浪費篇幅呢?  理由是近數十年來, 似乎有愈來愈多教會傾向認為有關世界末日預言的千禧年國度問題,因文題代表的後千禧年觀破滅, 形成前千禧年觀一枝獨秀, 有些人把前人提出的無千禧年觀再抬出來.  本欄大多數讀者, 包括基督徒, 可能都對這些神學爭論不感興趣, 下文重點不在神學討論, 上文只是介紹背景.
         
歷代以來全球各地被視為劃時代的領袖, 都被認為是人民的救星, 最低限度是可以為那些擁護他的人帶來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社會地位提昇的大英雄, 若能讓平民百姓也享有衣食無憂的保障及安全感,豈非也可算是成功地把天國建設在人間嗎? 這種心態在中國歷史中, 雖因為岳飛被高舉, 秦檜引起公忿而減弱了南宋被稱為小朝廷的苟安政策為何被當時一些人接受的反思, 可是即便如此, 我們佢不難想像對當時不思進取, 沉迷於醉生夢死生活的特權階級來說, 從寒冷的北方遷至語軟花香的江南, 倚靠長江的保護, 何異於已把天國挪至人間呢? 只要忘記江北百姓的疾苦, 不聞不問, 不是仍可以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現實主義生活嗎?
       
究竟天國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聖經提到的千禧年又是甚麼的一回事呢? 若非靠我們去在地上建立這樣的一個國度, 我們是否應該盼望這國度降臨呢? 為甚麼? 究竟這觀念對我們的生活應該有影響嗎? 本文不可能詳細討論這些及其他相關的問題, 只能蜻蜓點水地稍為引起大家的興趣去思考及研究.
           
​任何政治體制的運作都要有發號司令者, 分別是這人的權有多大, 責有多重, 問責制如何設立及多有效.  民主與獨裁及介乎這兩極理念的政制, 都逃不掉明文規定及非明文制定的問責機制. 若非如此, 沒有改朝換代的事可以發生, 獨裁者極難被推翻. 正因如此, 我認為藉著聖經預言似乎有空間可供接受後千禧年觀的人要把天國建設在人間的思想推動, 漠視了人性的敗壞不是在今生可以完全改變的. 既被稱為天國, 怎可以被建設在人間呢? 若是可以, 怎會仍要有對天國的渴望呢? 不錯, 基督教不是一個只談來世不顧今世的信仰, 源於基督教在全球各地給予貧苦及受壓者援助的非政府組織, 雖然不含政治動機, 也沒有任何政權作後盾, 以美國為大本營的, 每年捐款以千億美元為單位. 可是並非要建立天國在人間. 反觀擁抱該觀念的那些教派, 卻從以前被視為主流淪為靠一些基金苟延殘喘, 座位過千的教堂只有數十人去聚會, 既可悲也可歎.

部落格連結: https://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見報日期: 2018/4/20

0 Comments

耶穌基督真會再來嗎?

4/14/2018

1 Comment

 

上週探討了為甚麼耶穌基督要升天, 與升天不應被分割的記載是在使徒行傳第一章10至11節: “當他往上去, 他們定睛望天的時候, 忽然有兩個人, 身穿白衣, 站在旁邊,  說,  加利利人哪, 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 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 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 他還要怎樣來.” 從路加福音及使徒行傳這兩本書, 我們認識作者路加是一位嚴謹的述史者, 他寫的這兩本歷史, 絕非中國一些稗官野史可比, 故此這段記載的歷史真實性可以被絕對肯定, 何況在他成書時, 目擊者仍大有人在, 他也沒有必要加插這兩節經文, 因為主耶穌自己對門徒應許了祂要回來接我們, 這兒記載的細節並沒有不可或缺的重大價值, 反會引起蛇足之嫌, 若沒有真實根據, 不會是一位像路加那樣凡事考證才記述的史學家會犯的錯誤. 讀者若有不同意見, 請用文末電郵與我交流.

對主耶穌是否真會再回來存疑的人, 在新約書卷未全部完成時, 已經大有其人. 在使徒彼得所寫, 被列在新約聖經的彼得後書中也有論述, 請參閱該書三章八至十三節.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該段經文竟然說:“主看千年如一日, 一日如千年”. 彼得寫這句話固然是引用舊約聖經詩篇九十篇摩西的描述, 可是他寫這封信時距離耶穌基督升天不足半個世紀, 若認為沒有天父及聖靈的感動而引用這句話, 也許是把彼得看得太高了, 但從現今的角度去看, 我們卻更容易明白這個時間觀的確切性.  其實我們的日用語也說明了時間既被我們用客觀的方式去衡量, 也常常被大家從主觀角度去體驗, 不然“度日如年”這個觀念早已被視為天方夜譚而從我們的用語中淘汰了.

從另一角度看, 文題大可以改為: 耶穌基督必定再來.  理由是: 祂再回來是一個清楚的承諾. 使徒行傳及彼得後書的引述了.  也許是回應當代人的疑問或當代信徒的渴求, 因為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四章清楚對門徒說: “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 我若……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當祂對門徒如此說時, 重點是在為甚麼要接我們去祂那裡, 可是我們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祂說會再來這層面.  我請大家自己去看那段聖經, 不在此引用.  其實祂給我們的理由, 比祂將會何時再來寶貴得多, 而且如此清晰的原因, 足以說明祂的應許既是絕對嚴肅, 也是祂自己的渴求, 因此我希望基督徒讀者查閱那段聖經, 且從約翰福音十三章開始一口氣讀到十七章末(當然盼望非基督徒讀者也細讀這段聖經.  網上有網站提供在線閱讀的聖經, 若想獲得文字版, 不少中國教會樂意供應, 也歡迎發電子郵件向我索取: pastor.henrychou@gmail.com).  聖經末句前一句, 啟示錄22:20: “主耶穌阿, 我願祢來.” 

部落格連結:   https://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見報日期: 2018/4/13

1 Comment

從復活至升天

4/7/2018

0 Comments

 

​由於耶穌基督是復活後四十日升天, 讀者也許覺得本文該留待下一個月才寫, 或預先寫了也當留待下月接近升天節才見報, 何況升天節必然是週四, 今年將是五月十日, 留待五月四日或十一日見報不是更好嗎? 但我計劃在四月份這四週探討以下課題: 下週研討耶穌基督是否真會再來呢?,  第三週探討一個比較特殊的觀念, 就是曾有一些人夢想要把天國建設在人間. 最後一週討論世界末日是否即臨, 為了連貫, 故此本文提前見報.

聖經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為甚麼耶穌基督復活之後要升天, 而我也沒有聽過有人認為這是一件不合理的事, 那麼為何我要提出這問題呢? 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心問題. 設若耶穌基督因為從死復活, 證明了死亡的權勢已被祂澈底地打倒, 把這事留待現今通訊接近即時全球同時收到的時代才發生, 使全球最硬心的人也沒法否認這是事實, 要堅持不信祂是不可能的事了! 但接受復活的事實及真心相信祂, 恐怕仍然有很大的距離吧! 何況知與行不可以劃等號呢? 再從另一角度去看, 若耶穌基督復活後不升天, 也就是說不返回天父那裡, 大家會相信真有天堂嗎?  或許我們用小人之心去猜測, 會認為聖父與聖子之間在鬧矛盾呢? 因為任何完成了任務的理所當然去向, 都應該是回家呀. 再者, 祂早已告訴門徒祂回天家要為我們預備地方, 而且在預備的工作完成後便會再回來接我們呢!

另一個耶穌基督升天的原因是要我們的注意力不放在地上, 乃是要放在天上. 祂不避可能被誤解之嫌, 教導我們要積財在天 (用現代的說法, 在地上的財富可以被歹徒從大家的銀行賬戶提款或信用卡被盜, 也可以蒙受通貨膨脹或貨幣貶值而帶來的損失), 並非因為天上也如地上一樣金錢掛帥, 無財不行, 乃是用大家都容易了解的詞語幫助我們重校視焦, 要我們認明天父看重的是甚麼, 正如保羅面臨為主殉道時, 告訴我們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 而且這種冠冕也是為一些愛慕主顯現者一樣.  若問為何要鼓勵信徒得這冠冕, 答案在啟示錄記載的天上敬拜, 在四活物及二十四位長老把他們的冠冕獻在上帝腳前的描述(啟示錄4:9-11). 如此積財在天是為了這樣的敬拜, 是無私的, 不是為了求好處作交換或藉此換來更大利益的討好, 乃是誠心誠意的感恩, 因為認識只有創造主才配得如此的敬拜而獻上. 故此主耶穌若不返回天上, 仍然活在我們中間, 信祂的人便難以, 甚至是不會, 把我們的視焦從地上轉向天上.  我們便難以脫離把目光放在地上,  使我們再落在地球中心論的謬誤中. 盼望大家的視野不再放在地上, 乃是由於耶穌基督已升天回天家而轉移至天上.
​
部落格連結: https://pastorhenrychou.blogspot.com  見報日期: 2018/4/6

0 Comments

    Author

    周達恆牧師

    Archives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Categories

    All
    不再是我?
    世界末日指日可待?
    五代同堂?
    人忙心不忙?
    任君宰割?
    價值觀的交棒
    克服表達方式的困擾
    公事公辦?
    博士合時的禮物
    受苦? 受難?
    向死亡誇勝!?
    國家的棟樑
    失職的父親
    屬靈的生日?
    希律王的恐懼
    干擾溝通的外力
    建設天國於人間?
    從復活至升天
    從聖誕到新年
    心情與情緒
    心病與心藥
    忘形與忘我
    忠心好友?
    快樂
    思想複雜
    感恩: 有限? 無盡?
    感恩的心態與行為
    慈母多败儿?
    既分工又同心的家教
    普天同慶待何時?
    最珍貴的遺產
    正視因理財觀念引致分歧
    歷史真重要嗎?
    ​母親比父親偉大?
    求福? 避禍? 擋災?
    無師自通?
    父親最高的典範
    玩樂與享樂
    疏不間親?
    神態如何影響達意
    耶穌基督真會再來嗎?
    詞不達意?
    質與量孰重?
    身、心、靈?
    除舊布新
    頭腦簡單?

    RSS Feed

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Location 俄亥俄新闻地址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Picture
微信号微信號 yalingzheng2013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PubMyNews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