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很可能聽過, 甚至自己對別人說過類似這樣的話: “您的恩情我會永誌不忘”. 老實說, 我最怕聽到別人如此說, 特別是對我說. 因為我認識自己的渺小及有限. 也許有讀者要提醒我, 一個信靠耶穌基督並向祂認罪悔改的人有永生的保證, 怎可以說是有限呢? 不錯, 在這層面, 我們確實已經從時間限制進入了不受時間限制的領域, 可是從我們存在的空間看, 我們仍然十分有限. 從另一角度看, 我不是否定當別人在我們有需要時給予援手, 我們不必有感激的心. 不錯, 給我們幫助的人可以完全沒有施恩望報的心態, 我們在給別人提供幫助時也可以因為是被天父的感動而作, 並沒有其他考慮, 而且會在別人向自己深表謝意時覺得真是不配, 但適當的感謝的表達與真誠謙虛的接受別人的感謝, 仍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0 Comments
昨天是美國的感恩節, 今天卻是大大失色的黑週五. 其實前者式微過程早在上兩代或上世紀初便開始, 而黑週五卻從開始到被迅速淡化卻只有約四份之一世紀. 其中原因雖不一而足, 但較顯著的是物質比信仰膚淺太多了. 黑週五是建立在物品銷售上, 感恩節卻是源於北美先祖的信仰(加拿因氣候寒冷, 農作物收成較早, 感恩節也較早, 但起源相同). 下文探討文題提出與節期相關的兩個層面.
上週末句提到保羅說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也許有讀者會認為這狀態比上週文題的忘形及忘我更費解, 下文嘗試進一步探討. 若有基督徒讀者有同感, 我也不會認為太意外, 因為我早年也不懂, 現在也不敢說全懂, 因為這大概是信耶穌的人要一生學習及不斷體悟的. 連使徒保羅也承認自己是在不斷的學習如何: 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按上週思路, 大家若在保羅提出的這條“不再是我”的路上稍有進步, 因內在生命已有足夠改變, 心思意念既然跟以前已大不一樣, 即使忘形也不會有“驚人”的表現. 況且我們不會因有一點點被視為不錯的成就便大喜若狂, 怎會回到以前一旦得意便原形畢露的丑態呢?
當不少人在追求 (甚至醉生夢死地追求) 被認為快樂的事, 一旦達到目標, 文題兩個狀態可能都會出現. 但忘我可以被用來形容達到了一個崇高境界, 忘形似乎沒有相似用途, 故此這兩個詞被雙提並論, 也許會讓讀者覺得怪異. 希望到文末可以減輕讀者這怪異感.
人生有涯而慾望無涯的說法, 也許會被一些讀者認為不對, 或認為不合乎自己的人生哲學, 因認為自已經到了聖經人物保羅的境界: 看萬事如糞土; 或是認同了另一個宗教倡議的四大皆空, 何來慾望呢? 不過真正看破紅塵者, 似乎也不會全力反對凡夫俗子擁有一些快樂時刻, 只會反對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保羅及全本聖經的教導更絕不要求信徒視快樂為畏途, 乃教導我們與喜樂的人同樂, 也與哀哭的人同哭, 因為喜怒哀樂的情緒是與生俱來的, 不應該因被人誤解誤用而被視為洪水猛獸. 何況否定從創造主而來的情緒, 採取消極態度對抗,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 不但徒勞無功, 更因而引起許多負面的影響呢!
|
Author周達恆牧師 Archives
February 2019
Categories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