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也許會被視為偏差及不公平, 因為質與量應該並重, 不應強行分割. 可惜理想跟實際相隔的差距往往達到遙不可及的地步. 無論是甚麼理由驅使, 例如時間, 資源, 執行者能力, 目標釐定時未有考慮的一些因素等, 都可以使執行者被迫在質與量之間作抉擇, 何況現今大趨向是重量輕質呢?從商界立場, 普及推銷商品的吸引力, 除了巨額數字容易引起投資者注意, 一些網站廣告收費按點擊數量多寡決定的大氣候下, 量被看重與質被輕視, 豈不是太自然而然了嗎?但人類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素質改進, 往往是透過以質為重的研究者經年累月的埋頭苦幹才獲得的, 就是用十年窗下無人問去描述, 恐怕仍有不止數倍的誤失, 因為有些真正有革命性並且實際造福全人類的成果, 往往是建立在數不清多少代的人不斷努力而獲得的. 這些貢獻與粗製濫造之餘, 更是在設計上故意使產品不耐用的心態比較, 怎能用重量不重質去掩飾其鄙陋呢?讀者可能會有人認為以上觀點犯了以偏蓋全的老毛病, 並且昧於當代經濟理論注重增加就業機會, 注重大量生產成為落後經濟急劇起飛之途, 貢獻浩大, 不宜冠以重量不重質的惡名掩蓋其功勞. 我在講究環保的人看來是後知後覺者, 可是由於重量心態產生的禍害有目共睹, 應不必我浪費篇幅申述.
0 Comments
|
Author周達恆牧師 Archives
February 2019
Categories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