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有那些最受在該年出生者歡迎, 有那些不受, 甚至很不受歡迎,讀者或會有很參差的意見. 龍沒有人見過, 與其他生肖截然有異, 被高抬為最被羨慕的生肖,若把虎視為代表貓, 其他生肖的代表都是大家熟悉的, 鼠及蛇雖不被視為有益的生物(但蛇膽卻是藥材,與虎骨本是跌打藥主要成份並駕齊驅), 猴子的形像也許屬於難下定論或毀譽參半, 其他各有長短, 或惹人好感或農夫與官兵及客旅數千年來倚賴的. 在不同方面各有惠及民生的功勞, 只有豬最普遍被視為可憐, 甚至由於文題及被用為責備一些懶惰者的緣故, 在一般人眼光中最被輕視. 下段試為他們打抱不平, 因為只有豬最不挑剔食物, 用不算恭維的話說, 就是人棄我取. 可是這難道不可以算是優點嗎?
0 Comments
除舊布新是國人過年的心態, 與西方文化過年的習俗相當不同. 我不敢說中國文化以新取代舊作新年重點必然比西方只向前看優勝, 況且舊未必一定過時落伍,新也不見得肯定比舊優勝. 若是換湯不換藥地作表面改變, 自欺固然可笑, 欺人也注定失敗,因此無論是中國或西方文化對新的期望如此高, 都有商榷的必要.
今年陽曆與陰曆新年相距35天, 比最短是21天及最長51天, 可算不長不短, 但對重視中曆的讀者, 西曆一月剛過便要忙於預備比西曆新年更重要的節期, 也許會覺得有點吃不消. 回想一甲子前, 常聽到一句話: 年年難過, 年年過. 不能說沒有感觸. 時光不為任何人停留, 人生最長壽的不超過兩個甲子, 已經比一個甲子前有能力的家庭為長輩慶祝六十大壽, 可說已經(也可說不外?)是多了一倍的歲月. 這與中國三千五百年的信史, 聖經記載猶太人始祖亞伯拉罕距今約四千多年相比, 簡直短得可憐. 在我認識的人中, 我認為可信度高, 基於家譜可供追查的, 大概最長的能追到九百多年前, 另一位說可追至周朝, 但我有些保留, 因為中國戰亂繁多, 北方民族屢次南侵, 把中原一帶的原住民迫往南遷的事, 難以數算, 與印度及歐洲歷史可說同出一轍, 是歐亞大陸的共通現象, 以前本欄好像已經述及, 但我的存檔功夫十分差勁, 自1978年在加拿大亞省卡城至三十年前在本地每週的文字, 只有過去數年在部落格上可供翻查, 及一些舊剪報外之外, 記憶力的步步衰退, 使我開始犯復述事情的毛病. 幸好這失誤的後遺症不大, 與大家耳熟能詳的老話: “不讀歷史者必然重犯歷史上已犯過的過失”所產生的嚴重性相距尚大.
人生有涯而慾望無涯大概是絕大多數人的寫照. 從鼓勵晚輩力求上進去看, 也許長輩會選擇鼓勵他們要具備遠大目光, 不停留在自滿自足地步, 寧願他們不滿現狀, 也不希望他們落在今朝有酒今天朝醉的頹廢心態中, 因這是出於用心良苦, 不宜苛責, 但一般事物常利弊參半, 矯枉過正既常被視為難逃, 甚至是必經之途, 怪不得社會充塞着貪得無厭的人, 且蔚然成風, 並被視為文化的一部份, 使不具有這心態者, 常被視為怪物或被諷為自鳴清高的偽君子, 或沽名釣譽者 (其實社會氣候早已取消任何人能夠靠不貪而被視為有沽名釣譽的價值). 可惜大家似乎也忘記任何事都有與之俱來的代價.
大多數在上世紀出生的讀者, 二十一世紀竟然過了十八個年頭, 恐怕是不太容易接受的事. 文題無論被用來描述已過的時光或未來的日子, 似乎應該同樣不失其真實性, 可是年輕一代可能會有異議, 因為現代人借助科技帶來的方便, 從省時角度看, 寸金也許可以被視為能買寸光陰. 例如同時使用數台高速電腦, 豈非可以多管齊下, 不必等待剛回電郵的那方面回應便可以發電郵給另一個人, 或處理別的事, 或同時注意或查看不同渠道發出的資料, 不是以金錢買來時間嗎? 可惜對一些失去人生意義或工作能力者, 如在養老院的長者, 他們卻可能有相反看法. 且讓我用一則笑話作舉例: 未有可以在網上購買長途車票及機票前, 有推銷旅遊業者與一位長輩如此對話, 顯示出他們對時間看法的差異. 長輩打電話查詢坐火車去一個地方的票價, 推銷員告訴長者價錢後, 立刻說剛好有飛機票特價, 只要多付不足四份一的價錢便可以省一整天的時間. 長教輩語重深長地說, “年輕人, 我一輩子費盡腦力去省時, 現在老了可以把那些省下的時間拿來用, 因為我有的是時間, 缺的是金錢[現在長途車票往往比飛機票貴]. 再從另一角度看, 不少在養老院的長輩, 因為感到渡日如年, 十分鐘內數次問別人當時的時間.
文題也許會被視為偏差及不公平, 因為質與量應該並重, 不應強行分割. 可惜理想跟實際相隔的差距往往達到遙不可及的地步. 無論是甚麼理由驅使, 例如時間, 資源, 執行者能力, 目標釐定時未有考慮的一些因素等, 都可以使執行者被迫在質與量之間作抉擇, 何況現今大趨向是重量輕質呢?從商界立場, 普及推銷商品的吸引力, 除了巨額數字容易引起投資者注意, 一些網站廣告收費按點擊數量多寡決定的大氣候下, 量被看重與質被輕視, 豈不是太自然而然了嗎?但人類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素質改進, 往往是透過以質為重的研究者經年累月的埋頭苦幹才獲得的, 就是用十年窗下無人問去描述, 恐怕仍有不止數倍的誤失, 因為有些真正有革命性並且實際造福全人類的成果, 往往是建立在數不清多少代的人不斷努力而獲得的. 這些貢獻與粗製濫造之餘, 更是在設計上故意使產品不耐用的心態比較, 怎能用重量不重質去掩飾其鄙陋呢?讀者可能會有人認為以上觀點犯了以偏蓋全的老毛病, 並且昧於當代經濟理論注重增加就業機會, 注重大量生產成為落後經濟急劇起飛之途, 貢獻浩大, 不宜冠以重量不重質的惡名掩蓋其功勞. 我在講究環保的人看來是後知後覺者, 可是由於重量心態產生的禍害有目共睹, 應不必我浪費篇幅申述.
聖誕節剛過, 新年已近在眼前, 往年有些大企業在歲晚停業兩週, 今年經濟環境大佳, 不知是否有改變. 希望讀者都不受這種被強迫的休息影響, 更希望因此受影響者善用這時段. 其實凡事絕大多數都有利也有害, 反之, 表面不利的事情也可以被正確的態度減輕其負面影響, 而且以被迫休假為例, 可以學習如何善用時機, 或好好休息, 或完成一些日常忙於生計時被擱置下來的事, 或趁機會早些計劃明年各方面要處理的事務. 陽曆新年離春天還遠, 也許談不上一年之計在於春, 可是檢討行將結束的一年, 對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最後一年, 作出初步計劃, 是大家都可以安排時間去做的事.
聖誕節只有數天便來臨, 若用我們形容八月十五的老話: “有人快活有人愁”, 大概不至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吧. 當然, 世界有些國家有自己的信仰, 即使在一些被視為國際級的大都市也可以找到慶祝聖誕節的擺設及商業活動, 仍談不上是普天同慶. 只是在任何日子, 任何地方, 都可以發現有人快活有人愁的情況. 若要求全球每一個角落, 都有絕大部份人在某些日子快活, 恐怕要到聖經預言的千禧年國度來臨時才會出現. 本文的重點卻不在這方面, 乃是要跟讀者探討基督教為何積極從事宣教事工. 不過我也要承認在過去的日子, 有些教派的宣教方式, 甚至可以被視為手段, 有嚴重的問題, 既不合天父的心意, 更產生了不少積怨. 我沒有資格代表任何教派或任何人來致歉意, 只能謝謝讀者沒有以偏概全地排斥本欄文字.
讀者大概已買了聖誕禮物, 特別是往家鄉寄的禮物早已在途中. 聖誕節最重要的禮物當然不是物件, 乃是創造主賜給我們這些罪人的聖嬰. 而遠途來朝見祂的數位博士(不一定是三位, 被視為三位是基於他們獻上的三種禮物是: 黃金, 乳香和沒藥)所獻, 卻成了救主耶穌的義父生母及祂逃難的本錢, 只是鮮有人在這節期說這被認為是掃興的話. 下文跟大家探討的不是博士致送的禮物意義(有關資料大家在網上可以找到), 也不是聖誕節的主人翁: 被致送這些禮物的主角, 乃是這些禮物的適時性.
|
Author周達恆牧師 Archives
February 2019
Categories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