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新聞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PubMyNews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
Picture

​吳紀珍女士專欄

遊民

7/22/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遊民(homeless)也就是無家可歸的弱勢族群老百姓,30年前在美國對遊民的印象就是老、弱、貧,殘,疾病纏身,或者少年無家等。年輕人身強體健還有東山再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機會,年過中老年,那就成了「物競天擇」、每況愈下的慘狀。競爭社會是年輕人的天下,年輕人是樂觀進取,喜歡歌舞升平的環境,沒人喜歡瞌瓜子聊窮困弱勢的「隱形族」。動物世界也是一樣,老了、弱了,在森林中獵不了物食就等著吃殘剩的獵物或挨餓,等著等著,瘦骨如柴,一病不起地倒下去.....。

11年前,2007 -2009在美國因次貸危機所引發的的「經濟衰退」瞬間造成870萬人失業,60%失去的工作為時薪$14 - $21 美元,40%就是ㄧ般中產的薪資族,7萬戶家庭頓失居屋,4700萬人申請國家「食物卷」,從此後遊民的臉孔多了一張「高學歷」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族。即使2010年之後平均每個月增加19萬餘就業機會,但多為低工資時薪,所得減少,自然消費力下降,自今9年後,就業比起經濟衰退前增至70%。「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中國幾仟年下來的觀念,但是在美國2016年的統計數目已打破這項迷思,申請就讀大學僅有56%在6年內畢業,失業率約2.1%,非大學畢業失業率7%,千禧年這一代的年輕人(Millennium)競爭激烈,又面臨物價高漲薪資跟不上的窘境,真是生不逢時,吃香喝辣輪不到。

筆者一生有幸遇到美國自1929-1932年大蕭條以來最厲害的「經濟衰退」,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為了生存,大學畢業生搶高中生畢業的飯碗,成人孩子搬回與父母同住暫時渡過難關,那一陣子本社區鄰舍增添了很多車子違規停在路邊,社區管理會也改規讓車子允許庭在自家草坪路旁,丹佛房產價格調降35%,房租下滑,銀行拒絕信貸,存款用盡付不出房貸和帳單又無工作就成了「遊民」。當時有工作的人們可能從不會想到也不願意去面對這一項現實的問題:「一生努力的成果在一場全國性經濟衰退和長期失業竟變得一無所有。」

左右鄰舍聊一下,除了退休族生活無大恙,隔壁30多歲的大衛一家老婆任教,他說失業四個月後找到本行工作卻比從前工資少掉35%,愛做不做還有孩子要養,能找到工作算萬幸,他還是抱著感恩的心情。我的愛爾蘭鄰居法蘭絲乃單身寡婦多年,一直在建築材料公司做行銷員,經濟衰退時56歲,寄出去數百份簡歷石沉大海,馬上用剩餘退休金存款付清最後2萬房貸,為了生存從歐巴馬總統時代的延長2年失業金,完畢到失業救濟金加食物卷,最後以醫師證明說是雙手膝蓋嚴重內風濕加開刀和憂鬱症爭取「殘障金」,可說是過五關斬六將,讓我看得「瞠目結舌」。到她家,她宴請我「教堂救濟食物和罐頭」,有麵粉、米飯、麵包、火腿漢姆和水果蔬菜罐頭樣樣齊全。法蘭絲這麼做還不是為了保住房子,留住僅有應急的積蓄,以至不會淪落成「遊民」。

今日的美國,無家可歸的遊民正在高房租下的大城市中攀升,無論是睡在車子裡或車房的工作者,與身無分文的遊民只是「ㄧ車之差」,隨著科技與資訊的發達,愈來愈多遊民的故事透過網站的YouTube 廣傳,當有些人在經濟衰退開始從中產階級,有房有車跌入到人生最低谷,最後到永無翻身之日,這樣的故事如何能警惕世人其實其效果彰顯並不佳,因爲永遠不會有人相信自己會成為遊民的。看見遊民更不想去探討社會原因和他們的故事。但是,遊民幾仟年下來ㄧ直是存在世間中的不幸人群。

天主教德蕾莎修女的詩句:
耶穌對我而言是何許人?
是饑餓的人,我們要餵養祂。
是受渴的人,我們要給祂水喝。
是赤裸的人,我們要給祂衣穿。
是無家可歸的人,我們要收容祂。
是患病的人,我們要醫治祂。
是孤獨的人,我們要愛祂。
是痲瘋病人,我們要洗滌祂的傷口。
是乞丐,我們要對祂微笑。
是嬰兒,我們要擁抱祂。
是盲者,我們要帶領祂。
是啞巴,我們要替祂發言。
是殘廢者,我們要攙扶祂。
是妓女,我們要使祂脫離險境,做祂的朋友。
是囚犯,我們要去探視祂。
是老年人,我們要服侍祂。

0 Comments

劏房、窩居、籠窩

7/21/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前幾天女兒告之,其中一位好友年近30上個月公司來信一封說財政不佳需裁員而被解雇,目前提領失業救濟金,同時也開始了求職面試。這位年輕人ㄧ直從事電腦軟體程式設計,對求職並不太憂心,和女友才剛加入女兒ㄧ行10人居租離櫻桃溪州立公園水庫不遠的公寓社區,都有室友,一間兩房兩衛浴,共享空間約27坪(1000 sf)環境優雅。這10位年輕人都是大學畢業,有學貸的世代,身強體健,就是存不了錢的「月光族」,能享受的就是「友誼」和「青春」。女兒已將邁入第四年在國中教學的生涯,下個月就27歲了,她如果是出生在40多年前的世代早就達成「美國夢」- 有房有車準備結婚。

看看地球另一端的台灣、香港、北京、漢城等大城市的年輕人群,在香港的「劏房」和在台灣台北市的「窩居」就是這個世代因拮据的土地資源和薪資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因素而擁擠在空間3-4坪(約140sf)的小房窄居(Dwelling Narrowness) . 「劏房」和「窩居」是一個近10幾年的新名詞,由「套房」到雙人床一衛浴無廳的「雅房」到如今的「劏房」和「窩居」是這一代單身族群的居住環境。在香港有28萬人申請低收入「公房」,港政府每年平均供應量2萬套,等候年數7年不等。在台灣有低收入福利金,無房者窩居,有房者省吃減用,買不起或租不起房的專業年輕人就與父母同住。大學剛畢業之後在台北任職平均薪水約3萬台幣(1000美金),房租$200一$400美金,每日伙食掐在$7美金左右,也無怪乎這ㄧ世代的台灣年輕人嘲諷揶揄地說自己是「薪酸族」或「厭世代」。由於日本和台灣的居住與經濟文化類似,居於前車之鑑,看著日本年輕人戀不起愛、結不起婚的「草食族」,台灣年輕世代怯怯地步入雷同景象,確又知憂心何用?於是「小確幸」哲學觀興起。日本許多年輕居家設計師專門將6坪約240平方呎的單身族小房以視覺效果設計成較為寬敞怡人的空間感,可算是「畫餅充飢」。吾友15年前在台北市西門町買個10坪(360 Sf)一家四口居住,平均一人居住空間90平方呎(約3坪),盛情款待,老同學多年不見,非要我和她在「樓中樓房間」過夜,樓中樓就是屋頂再架一個床位,小梯爬上去,左右上方各一床位,人坐著頭已頂上樑,兩個人像小女生ㄧ樣重拾往事敘舊,當時也不覺的怎麼樣,反而是窗外正下著溼冷的毛毛雨,能與老同學相聚有一種幸福感!她的年長父母就睡在下面窄小客廳旁,我洗個澡得經過小廚房跌跌撞撞。15年前10萬美金購得,上一回朋友告訴我已翻了近3倍價值了。

在往紐約市華人聚居的法拉盛市區瞄ㄧ眼,被新聞採訪的年輕單身勞工族薪資平均約在$2000美金左右,房租約$600佔去每月所得30%,加上車子、汽油、保險等也差不多所剩無幾。在科州身為房東14年來的我也注意到丹佛城市年輕世代租屋的變化,特別是最近五年來,科州自2013年以平均每月約10000人遷入與就業求職的狀況,租屋供不應求。我把ㄧ房到三房不等的租屋給多年的管理公司代管,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把「規矩」放下,順應潮流。兩房兩衛940平方呎(26坪)竟然住4位成人,三房三衛浴租屋分租3人,這些都是10幾年前少見的現象。美國地大物博,但是就業還是集中在大城市,年輕畢業生隨著就業離鄉背景東遷西移就是為了創業生存。紐約曼哈頓和公園大路(Park Ave) 幾年前就開始為年輕世代蓋起承租的起的「劏房」,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劏房、窩居、籠居、蟻族是必免不了的。

這是一個愈來愈競爭的生存世代,下個月女兒的生日應該怎麼幫她慶祝呢?嗯,就這麼告訴她吧!「生命在質不在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媽祝福妳活得自在快樂!」。

盪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唐  杜甫。

0 Comments

抗生素的迷思

7/10/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抗生素是指當人體受微生物感染時,用來殺除微生物,主要是指細菌而言。常見的細菌感染症包括中耳炎、鼻竇炎、部份的扁桃腺炎、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是否屬於細菌性感染症,則有賴醫師藉由知識、經驗及檢驗來判斷。

女兒任職教師,接觸學生冬季感冒咳嗽,容易感染,一般病毒身體免疫力自會克服,但是因勞累抵抗力減弱造成細菌侵入變成咽喉炎(Strip Throat),甚至感染到支氣管,那就要馬上看醫生開抗生素處方了。細菌感染常常伴隨著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及體溫上升,而殺除細菌的抗生素並無法直接拿來消炎或退燒,而是介由抑止細菌間接改善發炎及發燒的情況,因此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或是退燒藥,這一點是早前台灣人對抗生素的迷思,曾稱抗生素是「萬能藥」,常常不經醫師處方自行到西藥房買藥胡亂吃,然而現在的台灣和歐美國家一樣,抗生素非經醫師處方才可服用。筆者6年前回台灣時因蚊蟲咬傷而細菌感染,一星期內發炎流膿,傷口灼熱疼痛形成「蜂窩性組織炎 (Cellulitis)」,以為只是一般感染的我只要放一點「雲南白藥」再包紮一下就好,沒想到高雄縣義大醫院醫師一看不得了建議住院5天,診斷為可引起「敗血症」的蜂窩性組織炎,礙於時間緊迫,隔兩天必需返美,曾任高雄醫院眼科主任的妹夫與醫師溝通決定服用兩星期較強的抗生素才慢慢平復,留下一個小疤點。事後有藥劑師職照又曾是護理人員的小妹對我警告說著:「吳紀珍,現在已過中年進入老年,抵抗力沒年輕時好,蚊子叮到就別亂抓,抓破皮感染細菌,最好拍拍擦點藥以防感染!」。經過那一次經驗就知道人類生存的空間,細菌無孔不入;難怪40幾年前一位西方小說家曾預言未來地球上是「人類與細菌生存之戰」。

上個月我14年老的中國八哥犬(pug)突然一日乾咳,人類年齡98歲的母犬抵抗力和老年人一樣老化,經X光影象,獸醫判斷支氣管稍腫為細菌感染,於是開處方14天抗生素,服完2星期的抗生素,5天後又復發了,這一下子獸醫又加開20天更強抗生素,抗生素的種類多且複雜,臨床上常使用的就有約150種,如常聽到的盤尼西林或紅黴素都是屬於抗生素。醫藥界將抗生素依殺菌的廣度大致分為一到三個等級,若第一線抗生素對細菌就有效時,應儘量就使用它們而不用到後線的抗生素,以保留第二、三線的抗生素來治療對第一線已有抗藥性的細菌。

三年前12年老的吉娃娃犬(Chihwahwa) 連續兩個冬天感染肺咳和泌尿道感染,獸醫根據病史不再重覆開相同的抗生素藥方以防細菌的抗藥性。15年前,得知47歲的表姊因工作繁重,加上相夫教子,膽囊發炎延誤就醫,於是轉成膽囊癌和小細胞肺癌(肺癌患者85%是大細胞癌,15%是小細胞癌,小細胞癌有抗藥性幾乎無藥可醫。)就這麼我看著表姊在一年半內香消玉殞,留下正就讀國中的兩子遺憾過世。

其實所謂的保健強身或養身之道都是針對「增強免疫係統」功能而做,隨著年齡增長,對醫藥常識也漸增,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已在各大醫院全面傳銷,治療是醫生的責任,預防便是人人的責任了。

惜氣存精更養神
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為半飽無兼味
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
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
任我逍遙過百春  明代  龔廷賢

0 Comments

屋頂翻修

7/10/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冰雹是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偶爾見到的現象,冰雹來襲,倘若冰球如高爾夫球尺寸大小,閣下屋頂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換新。保險公司會在三天後有評估人員(Adjuster )上房頂驗証。每家保險公司對客戶的自付款不一,一般是$1000美元,也有根據新換屋頂總價的1% 或2%計算自付款。2018年6月19日,丹佛突來一場大風暴,瞬間夾雜數萬冰球(雹)如萬將天兵擊鼓應戰騰空降落,震耳欲聾,屋頂轟隆作響。這一次突襲冰雹遍及數區城鎮,保險公司應對不暇,最普遍就是屋頂和車輛,筆者目前只考慮屋頂,舊車一些坑坑疤疤就算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己付多了,保險費自然上漲。

一般屋頂老舊保險公司是不負責更新的,所以屋主要定時請專業人士幾年上屋檢查屋頂狀況,更換老舊瓦片或屋頂塑片以防漏水。平面屋頂多由柏油材料舖蓋,底層塑料布因長年太陽日曬縮小,容意造成雨水滲透到角落,此現象保險也不包括,除了天災如暴風、冰雹和龍捲風等。吾友阿英前幾年才花了一萬二美金換新屋頂,哪里知道隔年在她住的英格里屋區(Englewood)下了ㄧ場冰雹,大得足夠重新換屋頂,於是才ㄧ年不到的新屋頂又翻新一次,而我當時還遺憾為什麼那一年冰雹不降到我這一頭的盛田尼爾區(centennial )來,好讓我10幾年的老舊屋頂有個嶄新的面貌。

過去幾年的夏天總會有屋頂建商來討生意,都說我的住屋屋頂該換了,再不換可會要漏水的,浸蝕到屋樑和石灰牆板的維修費用會更高,害得我每次暴風雨來臨時都拉長耳朵這聽聽那敲敲就怕滲水進來,除了耳聰還要眼明般的東瞧西望。前幾天曾幫我室內裝修的韓裔老李還語重心長的告誡我說著:「屋頂沒漏就別換,換則上萬元,太貴!」。沒想到今年可讓我等到不可預期的冰雹暴風雨,很快我就要有個新屋頂了。冰雹隔天就打電話給房屋保險公司提出索賠(claim), 寫下索賠號碼, 心裡兒喜滋滋的。

再下來是選哪一家屋頂建商呢?嗜血鯊魚的建商群早已「聞金下馬」自動早上門來毛遂自薦,各各品質保証,允諾會與保險公司據理力爭,最後還是選擇一家包商社區較多房社的建商以策安全。美國房子維修費很高,難怪大家都較喜歡買新房,新房至少10年內不用怎麼維修。房子愈大維修費愈高是無庸置疑的;在美國的各類保險和税是隔年就漲,這還不包括一般的通貨膨漲,現在全世界一般年輕人都存不了錢,購屋也就更困難了。根據報導,美國70%的年輕人大概都會繼承到戰後嬰兒潮時代出生父母親的遺產,這多少都能補貼子女年老後的財政擔憂。年輕人無力購屋,在丹佛幾乎處處興蓋高樓公寓,特別是靠近市區和商業中心地段,這幾年大房不再受到青睬,凡是2000坪左右三房兩衛浴40萬上下的房子最搶手,市場一出,平均兩星期以內售出。房屋建商察覺商機紛紛以建設1800坪到2600坪數來迎合購屋群體。平均屋頂約10年以後就應該換新,正如一般潛規則一樣,某些過時不再生產的屋頂材料樣式保險公司群正在立法訂案不受保,正如筆者T型屋片已超過13年歷史,屋頂建商警告我說:「如果今年不趕快換,明年保險不再保的話,妳就自行掏腰包吧!」。一聽此話,我幸慶前幾天的冰雹風暴從天而降,來得正是時候,省了我一大筆費用,荷包不必大失血!

0 Comments

另一種生存方式

7/9/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
每一個人都深信「住者有其屋」是一種必然現象,自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以來,在美國約一萬兩千戶中產階級家庭頓失工作和房子,絕大部份都住進「休旅車」- RV 或 Trailer 。二手10年以上的休旅車有$4000到$20000美金不等。網站上的『Born to Wonder - www. Cheaprvliving.com/gatherings 』就是為了這一群生存在社會角落不為人知的人士們而設立。在YouTube 影片上所被採訪多為60歲以上離婚或喪偶的單身男女,曾擁有一般職業,工作多年,社安約$800-$1200,到了退休之年,工作難尋的市場情況下,從新審視生存的選擇。既然付不起年年高漲的租金和生活費用,那就把越野車(SUV)、麵包車(Van), 甚至是一般轎車打造成一床一椅的居住小空間,大家在網上交換學習經驗,如何處理和解決日常清理等小細節。每位人士都有一生中高低起伏的故事,到頭來年老體衰還是要一天一日的在社會中無聲的生存下去,甚至一個人天下獨行。

年輕時怎麼會想到或注意到不經意的30年一過去就變成了老年人了,退休金存夠了嗎?房子付清了嗎?從以上網站的採訪故事中,大部份的人在年輕時都有一份專業的工作,但不是每一個人的榮華富貴都永遠持續不斷,在人生中福禍難斷。我的好友素香是台灣客家人,和先生約翰在亞歷桑那州吐山市(Tuscan )的大象山20多年前買了一塊六公頃土地建屋,當時開店只須一間小門面,維修電腦和代售無限上網可是一門好生意,素香和約翰生意前10年很穩定,財源廣進,哪哩曉得20年後事業每況愈下,利潤愈做愈薄,做到現在,一星期六天都在小店裏,房子去年付清以減少開支,上星期換屋頂一萬二也一次付清必免借錢付利息,錢來錢去,到了老年反而錢愈輾愈少。10年前,約翰的哥哥開著老舊的休旅車來投靠他們夫妻倆,當時已58歲的哥哥曾在阿拉斯加任職特教老師,擁有兩個碩士學位,離婚兩次,東般西遷,教學不長再加上付多年子女撫養費,到了退休之年只能靠著每月殘障金$1200過生活,前8年免費住約翰和素香的六公頃土地上,最後休旅車也壞了就直接搬進弟弟約翰的二手休旅車,插電接水每月付給他們$250。素香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約翰的哥哥獨來獨往,成年孩子從不稍信來,沒人理會,又無去處,在他們土地上一住10年。有一回身患糖尿病的他在休旅車中昏昏沉沉,多日不食,素香和約翰都以為他熬不過半年,帶他看醫生順便準備後事,他的兩條愛犬,我答應素香領養一隻,結果天不絕他的命,他又活過來了,於是過一天算一天地活著。有時素香在電話同我抱怨這門遠親,沒請自來又攆不走,我總是回答她:一位年老帶病在生存上走頭無路的遠親,不投靠你和約翰又將能何去何從呢?

都說美國是小孩子的天堂,老年人的地獄,近20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西方的年輕人工作時數和生活重擔節節攀升,少子化成為已開發國家城市中的常態,大多數老年人已不再有「養兒防老」的指望,年輕人自顧不暇,於是在美國這10年漸漸掀起退休單身女性以有限的收入加入「居車族」實現四處旅行的夢想,ㄧ般女性老年人平均壽命較長,她們在面對現實獨立自主令我印象深刻,也讓我開始瞭解:『生存不是一種選擇,它是一種責任,一種必要,更是一種隨遇而安!』。

0 Comments

OCA 科州美華協會年度夏日野餐與科州亞裔餐飲協會二度社區服務擕手合作,天衣無縫,500餘人戶外聯歡共聚一堂

7/9/2018

0 Comments

 

(本報訊)2018年OCA科州美華協會年度社區活動「OCA與你的夏天約會 - 夏日野餐 + 保健活動 +遊戲樂園」於七月八日在櫻桃溪州立公園野餐區舉辦,參加人數約500人,男女老幼闔家蒞臨。科州亞裔餐飲協會由鄭品基會長帶領團隊和餐飲會員慷慨解囊提供豐富的午宴,以及All Pro Realty 地產公司的Benjamin Cheang 提供「烤乳全豬」兩頭增添喜氣洋洋。午餐其間,首先由長城中文學校指導教師韓莉女士帶領的兒童舞蹈 「月光下的鳳尾竹」隨著悠揚的傳統中國音樂輕步起舞,表演小朋友為:葫蘆絲獨奏 - 宋怡霖,舞者張詩芩、陳奕舟、Bita Parizi-Newman, Megan Levine, 和長城中文學校媽媽舞蹈隊表演的「紅馬鞍」、獨唱「青康藏高原」、Yo-Yo的線滾木輪、「廣場舞」、「太極拳」、「功夫舞刀」等等,節目精彩豐富,令觀眾圍觀目不轉睛。這一次科州華人的大型戶外活動有OCA科州華美協會和科州亞裔餐飲協會再次共同合作,除了誠摯感謝默默耕耘打點的義工群,也再次感謝OCA團隊 - 蔡秀娟女士、潘偉文先生、陳言是律師、蔡珍娜會計師、王蕙君會計師、唐慧地產經紀人、鄭偉文地產經紀人、Christine Wanifuchi、First Bank黃彩鳳細心的籌備;此次大型活動餐點部份由餐飲協會忠誠餐飲界會員全力贊助,名單如下:
Hong Kong Cafe (香港西餐廳)- 鄭品基老闆
Yutaka 日本壽司餐廳 - 張錦煌老闆
mountain food Corp (榕發食品)- 官曉鵬老闆
再次感謝社區群眾踴躍參加此項夏日戶外活動,讓華人在海外忙錄的生活中能與好友聚會敘舊。

0 Comments

    Author

    ​吳紀珍

    Archives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Categories

    All
    2018OCA 與你學之約會
    OCA 科州美華協會年度夏日野餐2018
    下流老人
    世代交替
    京劇與台灣戲劇
    人情味兒
    劏房、窩居、籠窩
    另一種生存方式
    台灣小吃與福州飲食
    台灣年金改革
    台灣行
    土質鬆動的科州住房
    地牛翻身
    夕陽塔老人公寓聖誕敬老愛心聚會
    大峽谷一遊
    大麻突襲
    奧羅拉市政府「全球多元化節」
    屋頂翻修
    布衣之交
    從養寵物學習生命的原始
    「想實踐美國夢須知」圓滿成功
    我的2019年展望
    我的摯友蕾絲莉
    房地產
    抗生素的迷思
    敬天敬地更敬善良
    景像
    母親
    水牛與老農
    為共和黨科州州長候選人 Victor Mitchell 舉辦募款參會
    熟年離婚的婦女
    狗年旺旺旺
    王寅時 - 我的孔院國畫課同窗
    現代騙術
    百善孝為先
    科州羅克斯伯勒考古州立公園 - Archaeology Of Roxborough State Park
    科州跛腳溪金礦鎮 (cripple Creek Old Mining Town )
    立論(論證)
    約翰. 弗雷澤的草原 - John Fraser’s Meadow Homesteader
    給忠實讀者吳阿姨的一封信
    網路外送訂單和備辦食物
    美國學生貸款
    美國獸醫院
    美食網路外送
    老車物語
    花蓮訪友之感
    茲卡病毒與小頭畸形
    蘋果麵包
    衛生局
    詐錢與借錢
    讀萬卷書行萬哩路
    遊民
    阿弟 - 文森
    電腦資訊時代
    非洲豬瘟蔓延
    餐館賣了

    RSS Feed

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Location 俄亥俄新闻地址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Picture
微信号微信號 yalingzheng2013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PubMyNews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