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新聞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PubMyNews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
Picture

​吳紀珍女士專欄

科州羅克斯伯勒考古州立公園 - Archaeology of Roxborough State Park

10/26/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科州到處都有社區公園走道或洛磯山脈的登山走道,其中離丹佛市區最近的羅克斯伯勒考古州立公園是最爲特別。(4751 East Roxborough Drive, Roxborough, CO. 80125)。因爲這個地區發現了一萬多年前的文物,在1983年被視爲「美國國家文物考古區」,直到1987年才對外開放。它有5個登山走道,從短程的1.4公哩、2.3 公哩、3公哩、4.8公哩到6.2公哩,成為市區工作繁忙族群在週末擕家帶眷的好去處。羅克斯伯勒公園中心地面佈滿了傾斜的紅石山矛點山落,在夏季時配上綠茵的樹叢更顯出紅石的驚艷!正如一般科州山道,公園夜間野生動物出沒有山貓、山豹,山鹿、麋鹿,黑熊,響尾蛇等,此公園開放時間由早上8點到下午四點。因爲它的天然美景和地點方便,我與友人今年就已來過3趟了。

在這個地區發現12000年前已消逝的巨型動物化石(Pleistocene mega - fauna)如長毛象和野牛。在公園地外圍也發現約一萬年前史前時代古印地安人手製的石器獵物箭頭。大概在7000年前,一群豕背居民(The hogback residents )以半遊牧狩獵的方式在此地居住,那時古印地安人還未形成定居或農耕式相互交易的北美印地安部落。羅克斯伯勒公園南邊的紅石山壁幾世紀以來被古印地安人用在冬季作為擋雪避寒的地方。柳樹溪(Willow Creek)提供了源源不絕的水道,獵物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橡子、水果和各式種子,加上正如今日呈現在眼前般的風景,可算是風水極佳的居住地點。經歷了一連串的冰川(Glaciations) 時期,地球的氣侯逐漸暖化,環境愈加溼潤,獵物尺碼隨著進化縮小,例如古時代的野牛(Bison Antiquus) 縮小成今日的野牛。植物漸漸也成為飲食中重要的一部份。於是工具、餐具,特別是筐籠成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用品。在發現的文物當中有盤繞纖維用來儲藏的藍子、交通、煮食和石器投射箭頭,箭靶等物,這些物器被考古學家估計約在7650年前左右。

每次看到史前文物,回家後我總會興致勃勃地查詢資料,在不同地域的人類進程相互作參考。距今7000多年前(西元前5000年),根據「華夏」原本是指黃河流域一帶的幾個部落,當時有很多的部落互相征戰、併吞,逐漸形成幾個最大部落。由其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起自距今約8000年前)的代表「仰韶文化」- 黃河中上游發現地點: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的史前陶器上繪有紅、白、黑的幾何和動物花紋的彩陶;「龍山文化」- 黃河中下游發現地點:山東省歷城縣龍山鎮,其特色為黑陶薄如蛋殼而有光澤,此兩種文化皆居於『半穴居』。仰韶文化是以農業為主的文化,農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鏟、磨盤等,除此外還有谷器。但是對於仰韶文化的內部分類、時間上的分類以及各種遺址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學術界仍有爭論。

由此看來,史前人類進程差不多是「大同小異」,或許根據氣候和環境延伸到不同階段的生存方式。羅克斯伯勒考古公園真是令人學習地理和史前事蹟不可多得的好去處,讓人產生無限的啟發與暇思。每當我ㄧ頭鑽進到文字資訊裏,時間早已在天馬行空中流逝,我亦在閱讀中享受到無盡的喜悅和想像的空間.....。

讀書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
切深須要急思量  宋  陸九淵

0 Comments

科州跛腳溪金礦鎮 (cripple creek old mining town )

10/20/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住在科羅拉多州可以看到不少120多年前遺留下來的西部淘金小鎮外觀,延著洛磯山脈有金山銀礦就有小鎮、教堂、市政廳(City Hall),沙龍酒店兼普克牌睹場(Salon),妓女戶(Brothels) 和各行各業居民的西部城鎮舊跡。市集最大的要屬Blackhawk-黑鷹市鎮和Central City - 中央市鎮,離丹佛市中心(downtown ) 到不同山間的西部淘金小鎮車程約1-3小時不等;140多年後的今日,黑鷹和中央兩市鎮已成爲科州西部金礦小鎮遺址中最繁華的睹城鎮(casino), 特別是延路山區公路已現代化,隨著雪山頂流下的溪流成爲夏日垂釣、泛舟、登山、騎自行車等的渡假好去處。特別是黑鷹鎮位居山腳溪流邊緣,五星級旅店延路築起,讓人在山間佈滿星光的夜晚,從高樓房間落地窗望下去有一種窺視時光遂道的感覺。

其次設有睹場Casino 的另一邊山間往科泉市(Colorado Springs )西部市鎮應屬跛腳溪金礦鎮,它是西部淘金潮晚期所建設的城鎮,高居海跋9494 公呎。在1874-1884的10年間,淘金者群未能鑿出金礦的蛛絲馬跡,於是認爲傳聞的消息純屬惡作劇,自此無人對該山脈繼續開採。直到1891年無意間踐踏到蘊藏豐富的金礦山脈,9年內(1900)就集聚了超過500家金礦業者來到此區尋財挖寶, 人口躍增自55000人。市鎮當時遍及150家沙龍酒店,舞廳、戲院、旅館和無數家妓女戶都仰賴著金礦的繁榮開業成長,甚至在遙遠的美國東部投資商都聞其名而開發股票上市投資如一群的「嗜血鯊魚」,在經濟利益爭奪下,產生了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勞工衝突,在最嚴重的情況時,科州民兵於1903年被號召去阻止勞工罷工潮。然而跛腳溪金礦潮正和其它西部金礦市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工業發展,經濟繁榮從山間移往平地市區的高樓大廈後就漸漸沒落,直至今日僅剩下殘餘人口1065人。

上星期與友人一路開上跛腳溪西部金礦鎮再去體會歷史的遺蹟,因爲海跋較高,延著山路灣曲行駛,秋天已把白楊樹的葉片染得黃橘繽紛,在長青的松林中凸顯秋意,很快一年又過去了。上一次來訪是3年前的事情,開到跛腳溪金礦鎮一路都望著美國最有名的「派克山頂 - Pikes Peak」,頂峰海跋14115公呎,冬天白雪盤踞山頂如神話中的「白頭山」;秋天的十月中賞景最美,可以看得到四季的顏色,正因秋季短暫,所以賞秋趁時。在海跋9000多公呎高的跛腳溪金礦鎮的維多窄規鐵路在西部時期早以連貫到許多金礦城鎮和它小鎮,目前仍在開採的金礦公司如 Goldmines, Glory holes 和 The Mollie Gold Mine 都有提供觀光客觀看實際開採金礦的運作程序。科州政府於2006年花費250萬美金破土開建了約11000平方公呎的「新派克山頂文化遺產保留中心 - New Pikes Peak Heritage Center 」以提供歷史教育的展示供民眾和旅客免費參觀,此高山礦鎮除了整條街道的睹場和餐飲業,全年還有各項不同的戶外節目如跛腳溪冰節、美國國慶日、金礦聖誕營和 驢子賽跑日等。

跛腳溪金礦鎮今日已是名符其實的觀光區,別具風味。從海跋1000呎高度的丹佛市駛向海跋9000多呎高度的跛腳溪金礦鎮,一路可以體會得到120多年前多少馬車列隊從南方向西部尋求更美好的生活願景,也有人吃不了離鄉背景墾荒之苦,返頭回鄉。那群只進不退的大西部墾荒精神成為美國人永往直前大無畏的民族象徵。在21世紀科技發展至今,全球電腦和知訊科技無遠弗界貫穿各各文化和政經領域,讓科州在近10年內東西兩岸人潮開始向科州湧入,此舉被稱為「科州100年後西部的第二次淘金潮」。經濟帶動財富,財富引進人潮,科州120多年前金礦小鎮舊跡正印驗了16世紀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詛咒金錢的名言:「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只要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得,卑賤的變成真貴的,老年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有意思的是,今日的從現,只不過是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空。

財富得之費盡辛苦,
守則日夜擔憂,
失則肝腸欲斷。 

托. 富勒

0 Comments

大峽谷一遊

10/12/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今年(2018)十月初與友人去了一趟大峽谷,途中在摩耶公園(Moab) 停留一天,摩耶公園是約600萬年前地殼變動推擠,加上風吹雪雨而產生各種不同的奇岩怪石; 和科泉市(Colorado Spring)附近的「上帝花園」- Garden of God 有雷同之勢,但是規模更是龐大與壯觀。從丹佛開到摩耶公園約5小時,剛進入猶它州,從汽車旅館到一般旅館一夜要價$100 - $350美元不等,於是不少遊客開著休旅車暢遊大西部各景點。從摩耶公園開車以平均 75-80 哩一小時時速到亞歷桑那州的「大峽谷」約8小時車程,其間經過橫跨三州(亞歷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猶它州)最大的Navajo Nation 「印地安保留區」,此區佔據 27萬425平方公哩,居住人口17萬3千667人。美國約有317處「印地安人居住保留區」分部於25州。根據2015年人口普查,印地安總人口約660萬,佔美國總人口2%。 眼前所經過的是空曠又無人煙的遼闊土地,,於是筆者一看到加油站就馬上加滿油箱以防路途疏遠,被隔在荒漠上叫天不靈叫地不應的下場。

大峽谷位居64號公路上,分成南區和北區駛進,筆者和友人從印地安保留區的北邊駛進,ㄧ路上看到的是「土地貧瘠,景物蕭條」的原始狀態,印地安人ㄧ路上用簡陋的木頭搭棚賣手工銀製首飾品給旅客,除此之外無其它產業,從距離大峽谷景點一小時半車程的土吧市 (Tuba  City )有連鎖的Denny‘s 餐館和Hampton Inn 旅館外,另一間就在進人64號公路前的汽車旅館和加油站,套上一句話 - 『好淒涼』!

然而從另一頭南邊的64號公路經由西部威廉城鎮到大峽谷駛進又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相貌。威廉市鎮建於1881年,隔年1882年開始建築鐵路運輸。美國於1865年結束南北內戰後開始往大西部拓荒,對印地安部落征戰直到1898年結束最後一場對峙。於是威廉市鎮在幾年內很快發展成工業城鎮,同時也帶動了「酒店、妓女、睹場」的生意。1892年蓋好了第一座有名的大西部「大峽谷商業旅館」專門進住當時的名流紳士。34年之後(1926),汽車工業起步,66號公路建設從洛山磯到芝加哥就必需路經過威廉市鎮,  因此又替此城鎮帶來第二輪的經濟成長。因爲它是最靠近「大峽谷」約一小時車程,故又被稱爲「通往大峽谷的大門」-  Gate to Grand Canyon .

大峽谷是在約4億年前地球崩裂所形成的約3000公尺深淵的層山峽谷,科羅拉多河在谷底彎曲暢流,夏日成爲泛舟的好去處,人類在大峽谷的遺蹟可追朔到約1萬500年前左右;亦不難想像恐龍群在7800萬年前在大峽谷馳奔時的空前絕後之盛大場景!在大峽谷國家公園內每10分鐘有巴士載送遊客到各各景點,皆是峭壁懸崖,令人有騰駕雲端的感覺,面對遠處的層層彩色山岩和藍天白雲,毫無疑問的,大峽谷是造物主畫出最美的其中之一的一幅畫作!讓人驚嘆不己。若要走向谷底,有24處山道供遊客們近一步觀賞峽谷景色,從山谷上頭步行到谷底約26公哩來回,每1.5公哩設有休息站和公廁,走下約6公哩處會看到早期印地安人種植蔬菜的遺址和壁圖(Indian Garden )。

從大峽谷的歷史,我感受到物換星移的變化,光陰的流逝,物種的滅亡,人類存在地球的時期比起史前恐龍時代也不過是牙牙學語的階段。這是我第三次開車路遊大峽谷,景色依舊,我卻已由中壯年邁入老年,對盤古開天的大自然而言,生命是多麼的渺小,多麼地微不足道!

滕王髙閣臨江渚,佩玉嗚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   王勃

0 Comments

百善孝為先

10/9/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
孝經曰:「天地知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而「百善孝為先」這一句出自清人『圍爐夜話』的文章之中,其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子女對已逝父母的懷念。100多年前,人生70古來稀,平均壽命不長,凡長輩過世無不悲傷愐懷。然而現代醫療進步,平均年齡80不在話下,65歲以後是阿茲海默症熟稱「老年痴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 的好發年齡,這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此症佔了腦性病變6到7成的成因,真正的成因至今仍然不明。醫界認為近70%的危險因子與遺傳有關;其它的相關危險因子有:頭部外傷、憂鬱症或高血壓的病史。要確切地診斷阿茲海默症,需要根據病人病史、行為異常評估、認知測試的結果(Cognitive tests)、腦部影像檢查和血液採檢,也可能接著做神經影像檢查輔助診斷,以排除其它類似的認知障礙。其初期症狀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狀況,或是壓力的一種表現,因此常常耗到3-6年才確診,當患者無法自理的狀況變差時,喪失身體機能如無法吞嚥等,最終導致死亡。ㄧ般而言,確診後的平均餘命是3-9年,存活超過14年的病患少於3%。


筆者在50歲之前不會注意到這項問題,因爲這對照護者是一大負擔,這樣的照護壓力涵括了社會層面、精神層面、生理層面和經濟因素。直到近年來才在不知不覺中發現周遭的親朋好友60%年過7旬的父母都有腦病變的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斯肌肉神經病變,或兩者並存的現象。看著老人家在3到5年內的急速退化, 最後由鼻管灌食到無知覺躺在病床,我的心理就非常難過、恐懼和無助。這次回台灣到宜蘭探望失智的大舅媽和從中風所引發帕金斯症的四舅,兩人除了頭髮半百的老年孩子們照顧,也都必需透過仲介申請印尼或菲律賓看護與病患共居一室24小時全職看護。尤其是在宜蘭鐵路局任職的表弟已照顧其父親12年之久,表弟媳更是照顧老人痴呆症的岳母13年有餘,再加上正在外縣市讀大學的孩子們,夾在兩代間又要顧老又要幫兒,財政緊迫可想而知!講到無奈時,年過50的表弟濽然淚下。他說:一家人只要有阿茲海默症的父母,很多都會因爲照顧患病的父母而讓財政被拖垮。爲了行孝,自己的晚年又將何去何從?鑑於此,更不願自己老後拖累到下一代。
​
​

台灣早在30年前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年老父母大多在財政允許的話都可申請海外看護,看護薪資由30年前的$12000新台幣($400美金)到今日約$19000($650美金),所以在台灣隨處都可以看到印尼或菲籍看護替成年子女照顧他們失智或行動不便的老年父母,代為行孝。在美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凡是確診失智症,美國成年子女寧願讓父母的畢生積蓄以平均月費$8000-$11000美金交給全職看護的私人診間,直到房子和財產全耗盡後再替父母申請國家看護機構接手(Medicaid )。如果老伴夫妻其中一人得了阿茲海默症,那麼患者與老伴的一半屬於自己的財產用盡後才可向政府機構登記進住。想起人到老年,生老病死必經階段,能求得「好死」是多麼來之不易!我的父母都是心臟病過逝,心肌梗塞來去匆匆,外子(先生)診斷末期肺癌,化療6個月過世於腦溢血,更是瞬間一刻的事情,生命真得是很脆弱,呼與吸一氣之間。現代的子女面對高齡化的世代,要盡到「孝道」是一個多麼沉重的代價!寫到這兒,聯想到財富與名利在「久在病床前」也不過是轉眼雲煙。

去者日以疏 ,生者日己親。
出郭門直視 ,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 ,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 ,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 ,欲歸道無因。  

​東漢   無名氏

0 Comments

台灣行

10/1/2018

0 Comments

 

34年(1985)前第一次離開台灣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父母親兄妹都跟著送行,那時一家六口子就開始少了我一個,雖然每隔一兩年飛回去一趟,時空的變化在這34年間不曾間斷過。看著兄妹結婚生子,夫妻離異,幼童們成了壯年,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世代交替瞬間在我回憶中旋繞,真是有一種五味雜成的感覺!34年也就是每一個人從青年到壯年到開始介入老年的年數,2018年9月12日我獨自撘乘加拿大航空飛機由丹佛起飛到溫哥華直飛抵達到台灣島,幾近15小時的飛程,就在即將抵達之前的那一刻,由窗內腑瞰,盎然油綠的景象呈現眼廉,一樣的台灣島,自己卻是已近60歲的華甲之年,鄉土不變,然而開始有步入人生落幕的感傷。

父親親自到機場來接過我幾次,也不過幾次,現今他早已魂歸西天14載,母親也過世24年了,前幾年阿姨和舅舅共三位也接二連三長辭,我每次回來一趟就再也見不到一些長輩,但是兒時的記憶反而更加分明、濃烈!現在的台灣對我而言有一點兒陌生,城市不斷的在變化,競爭社會分秒必爭,我好似回鄉的遊魂穿梭在不同的世代與時空....。步行在人群中搭上輕軌和高鐵,一語不發,沉默地無言以對。妹妹說:「回來養老吧!這兒消費便宜。」,其實到了退休年齡,有了時間卻少了親人和老友,心胸坦然,住哪兒住都差不多,居住在科州丹佛34年下來,最終還是一個人,伴過世,兒成人,人生的劇場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

第二天我自行走到高雄傳統市場,那裡的一切開始熟悉,青菜、活魚、跳蝦、新鮮炸食等,都是20年以上的小販們,彼此認識,在傳統市場三層圍樓的街道間摩托車和提菜藍主婦們相互交錯行走,生活步調不急不緩,每樣食品看起來誘人可口,可惜我食慾有限,於是在東挑西撿下選澤最傳統的乾米粉和油麵小攤坐了下來,對這僅穿著寒酸舊黃汗衫的老板,我用不流暢的閩南語說著:「老板,麻煩請給我一碗大腸豬血湯和一小盤『黑白切』!,我非常想念故鄉的食物!」。老板聽了這一席話,特別從熱湯裡挑出煮物用剪刀慢慢剪段,配置沾醬,台灣小吃最注重的就是沾料,各家都在研發特製作法。坐在我身旁的中年人主動介紹小攤食材並說著:「我從讀國中就已在這一攤吃了,老板的母親開始做,他們的母親過世後,哥哥在市場另一頭買樓開鍋燒麵,弟弟在這一頭小攤販賣米粉湯和水煮小料,全家就像靠這一味養家買樓,省吃簡用。」,這位陌生食客友善的介紹和講著市場鄰里的人物都如屬家珍,小世界裡有很多的人情味,我不自覺和他聊了起來。在傳統市場裡沒有警察的追趕,中國大陸稱「武警」,在這3、4公哩的街坊鄰居間,小販付些租金租下小店面或店門前的小攤位,雙方同意,在市場範圍內都算合法,這種方式給了很多小本營利的民眾雖沒升官卻有憑藉勞力發財的夢想。在台灣的第二天,從傳統市場我很快地找回了一些兒時的記憶,我記得母親每一次牽著我的小手買新鮮剛做好的魚丸、肉卷,包在塑膠袋裡頭還熱呼呼的,小販們總用牙簽插一塊給我們嚐嚐,真是撩人味口!民以食為天,無論是父親和母親,上市場買菜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

這麼多年居住在美國,生活方式變了很多,特別是女兒去年搬出去後,生活雖然變得寧靜簡便,在適應中我覺得滿足,應該就是這樣渡過生命的餘生。但是才回到台灣的第二天,我就開始拾回一件件兒時記憶的點滴往事,特別是父母親留給我的回憶,難怪文人筆下形容出生成長的土地為「母土」,一份母親大地的感覺,孩子長大了展翅而飛,各自闖天地,飛回故土定居又有幾人? 每一次回台灣,不明白在海外已生根如我ㄧ般,親朋好友們道著:「在美國哪兒,孩子大了,僅剩妳一人,回來吧!,有健保,生活消費又較便宜,島內交通便利,年長人士活動又多....。」,聽畢,不捨之情油然而生,到底是不捨出生地的鄉土人情味,還是難斷在它國居住多年的異鄉情懷..........。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唐  王維

0 Comments

花蓮訪友之感

10/1/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沒去過台灣花蓮,這一趟來花蓮是來看文友魏玉堂夫婦倆,他說「花蓮」的美讓他有寫詩賦詞的靈感,不過年過七旬,開了白內臟手術後,眼睛霧霧,讀和寫都慢了下來。下星期期(9月26日2018年)就和老婆到大陸山峽渡輪為期ㄧ週的旅遊。魏兄坦然告誡:要旅遊就得退休趁早,60歲後體力走下坡,70歲後腦不精、眼不明、力不支。魏兄於台灣中華民國政戰學校畢業後就從事公務員生涯,對中國文史興趣濃厚,祖籍客家人,這一兩年視力衰退就寫得更少了。他寫散文和替友人出書寫序,我則以詩相贈,簡單明瞭!

花蓮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生活步調很慢,朵朵白雲總懸在青綠的山腰上,深藍的海岸線波光閃耀。比起城市的生活,花蓮有一點世外桃源的感覺。剛開始的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多麼理想的退休地點!但是沒有親人住在這裡,少了一份親情生活也就少了一份滋味。這一次在台北住上幾晚,城市的喧囂與人山人海的忙碌讓我有一點緊張,城市總會泛生出離鄉背景和老病無助的弱勢團體。台北火車站廳邊緣和地下室在夜間開始有遊民們ㄧ個接這一個打起地舖,在異常昂貴的大樓群中席地而睡,一樣的夜晚,貧富差距形同人間的天堂與煉獄。花蓮的安詳與寧靜讓我遠離了城市現實無情在腦海中的情景。真的!大海與椰子樹,藍天與白雲,青山和綠水;年輕人都到了台北城市去工作了,難怪這座美麗的鄉土花蓮比起其它城市是落寞一些。

花蓮還帶著我對父親深深的思念,父親與其它60萬國軍和眷屬們於1949年隨著大陸內戰失勢,國府徹台,一股「民國」文化與朝代在台灣延續,他在60幾年前曾擔任過花蓮市憲兵隊隊長,路經半世紀過後的遺址,隨著腦海中的時光遂道,我努力地嗅著當時年輕父親的影像在花蓮市排徊;花蓮不大,處在山腳的平原與海岸線間,憲兵隊辦公樓就在今日最熱鬧的街道上,友人說早在20多年前區公所早已收回憲兵隊二樓建築辦公樓作為「國軍招募中心」,後頭的草坪成了「憲兵公園」。偶爾在花蓮蔚藍的晴空會聽到巨響騰空的美國F-16 戰鬥機在空中馳奔而過,一架接一架高速飛行。美麗的花蓮高山環繞,綠樹繁茂形成天然屏障,龍盤虎穴,難怪幾百年下來台灣寶島成了中西方歷史的兵家必爭之地。從荷蘭、西班牙、大清王朝、日本,各各民族都在這塊寶島留下歷史的烙印。回到民宿旅館,看到自由行的旅客有騎摩托車出遊,有得步行海濱路道,有的慢跑、騎自行車,我卻走回房間,看著窗外不變的大海,在網上聽起京劇其中一段的「空城計」,並開始回味起從小生活在濃厚的民國時期的味道,想著,聽著,怎麼也擋不住滿目盈眶的淚水,我那人生短暫的時代,半世紀後,兩岸三地又有多少人懂得欣賞,懂得憐惜前朝留下來的京劇,好似旅館窗前看到的層層浪花,後浪推前浪,前浪撲向灘前消失無痕。花蓮啊花蓮!我怎麼會等到雲鬢班白才藉著探訪文友的機會好好仔細地端詳著「妳」?才一日停留,我早已情何以堪?!永恆不變的青山大海,包容了多少的人文和歷史,蘊育一代代的世人和宗教,今日又留給我對父親另一段的思念,波波海浪翻打的聲響不斷重複地在我耳際傳頌,似乎唱著:長思憶,憶難忘,忘難尋,尋尋又覓覓......。

我知道我會再回來,重新追朔花蓮的人文歷史,由原住民到新住民;從台灣飛往大陸很方便,此趟來台也辦了「台胞卡」,在不久的未來可以繼續從閱讀中瞭解漢人如何從明朝開始由閩澳和廣東沿海各省渡海來台,至今穿越朝代歷史的台灣寶島,她把所有ㄧ切早已蘊育成如童話般美麗的童謠....。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郞己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唐  李商隱

0 Comments

台灣年金改革

10/1/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這是一個很讓人驚心動魄的話題,只要一提到「退休金」要比預想之前少一部份,執政者總要遭「民怒」和「群眾抗議」的。今年(2018年)七月起,台灣政府正式起動「軍公教年金改革」,其實中華民國台灣進入民主程序已近半世紀,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選民們在兩黨中投下選票,這10多年隨著經濟下滑,民眾消費能力也年年緊縮。前兩個禮拜9月中旬筆者回台做「自費體檢」從頭到腳,早上7點到下午3點,供應午餐,特價$700美金,高雄義大醫院還在幾個月前大打廣告,刊登著「本院為慶祝父親節,凡是8月底之前預訂全身體檢,另送血液管壁鈣化分析或骨質分析等,可各選一樣。」。既然百姓消費能力下降,又來個「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軍公教年金改革,當然連各大醫院都得出招拉客源維持成長。這是我第二次到義大醫院自費全身體檢,上一次是2012年,也是因應「特價優待」,然而卻比這一次又降價掉了$150美金。可見生意難做!在美國上醫院體檢可是要價昂貴,光是一項「腸胃鏡」若無保險,自費近$6000美元,但是回到台灣作一次全身體檢包括腸胃鏡也不過平均$1000美元左右,真是天壤之別。除此之外,我也順便用台灣健保卡洗牙和做檢查。台灣健保費用依據國民收入比例繳納,一般公司行號法訂替員工支付健保費。筆者因人在海外,在台仍有戶籍,所以月繳保費和年金每月約$75美金。

我的台灣家人和親戚有不少是已退休的教師和軍警,被砍最多的是我年屆70教師退休的表姊和表姊夫。他們20年前退休時正直台灣經濟高峰時期,法訂年齡50歲退休月領約$2330美金,夫妻加起來月領約$4660美金,一 領已20年。此次年金改革,他們每月兩人退休金ㄧ共被砍$1660美金(36%);台灣中華民國政府也把未來教師和軍公教人員的法訂退休人員由50歲改到65歲,其喧稱「因爲世界經濟這10年成長遲緩,年金改革勢在必行。」,台灣年輕人薪資裹足不前,加上近年來通貨膨脹,政府稅收和營利不及故往,所以不能舉債渡日和目擊日益彰顯出的「社會不公」情況。蔡政府的「大刀破斧」恐會影響選民對民進黨下一屆連任的決勝關鍵。不過,台灣老百姓也習慣了政黨輪替,世界經濟大環境所趨,有人選人,有人選黨,少數服從多數,即使老百姓心知肚明經濟狀況並不樂觀。

台灣房價高出南韓,但是「飲食」物價只有南韓的1/3,近年有不少香港年輕人移民台灣創業,香港到台灣的投資移民是600萬新台幣(20萬美金),對香港人而言,台灣的生活型態和政治體系他們適應的很快。上星期,我參加了30多年老同學們的餐會,得知大多數成年孩子們大學畢業後仍與父母同住,主要是薪資約$1000美金,特別是這一世代的年輕人講究「生活質量」,與朋友聚餐和旅遊,於是拒絕做「房奴」。被年金改革的軍公教退休父母群大多是滿腹怨言,原來可幫小顧老的每月剩餘退休金說蒸發就蒸發掉了,想起來心如刀割,誰去想「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民族主義。一切照法訂規矩走。

這一趟去台灣,注意到儘管經濟不佳,老百姓仍是很勤勞,退休年過7旬翁仍開計程車跑路輾錢,六旬婦在傳統市場蹲坐賣菜筆筆皆是。一些小販不再全天開業因爲消費降低,守株待兔不是辦法,有賺就好,那就多呆在家中養身。很多平民百姓也做起「急便宅」,就是在家做起冷凍小點或食物直銷給客戶,比起餐館或連鎖店家更是物廉價美。在不景氣的氣氛下,總是會有急中生智的民眾想出辦法應付生存或自行創業。我的一位同學,喪偶後開始向教堂租地方照顧幾位老人痴呆症病患者,包餵食,清理,扣掉開支賺盈餘,還做得不亦樂乎!

台灣軍公教年金改革已兩個月了,政府確保改革後的年金金額每月約在新台幣$35000 - $45000 (美金 $1100 - $1500)由於物價相對穩定,只要自住房已付清,小民們的日子還算中庸,比起1960年代成長下的我還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0 Comments

    Author

    ​吳紀珍

    Archives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Categories

    All
    2018OCA 與你學之約會
    OCA 科州美華協會年度夏日野餐2018
    下流老人
    世代交替
    京劇與台灣戲劇
    人情味兒
    劏房、窩居、籠窩
    另一種生存方式
    台灣小吃與福州飲食
    台灣年金改革
    台灣行
    土質鬆動的科州住房
    地牛翻身
    夕陽塔老人公寓聖誕敬老愛心聚會
    大峽谷一遊
    大麻突襲
    奧羅拉市政府「全球多元化節」
    屋頂翻修
    布衣之交
    從養寵物學習生命的原始
    「想實踐美國夢須知」圓滿成功
    我的2019年展望
    我的摯友蕾絲莉
    房地產
    抗生素的迷思
    敬天敬地更敬善良
    景像
    母親
    水牛與老農
    為共和黨科州州長候選人 Victor Mitchell 舉辦募款參會
    熟年離婚的婦女
    狗年旺旺旺
    王寅時 - 我的孔院國畫課同窗
    現代騙術
    百善孝為先
    科州羅克斯伯勒考古州立公園 - Archaeology Of Roxborough State Park
    科州跛腳溪金礦鎮 (cripple Creek Old Mining Town )
    立論(論證)
    約翰. 弗雷澤的草原 - John Fraser’s Meadow Homesteader
    給忠實讀者吳阿姨的一封信
    網路外送訂單和備辦食物
    美國學生貸款
    美國獸醫院
    美食網路外送
    老車物語
    花蓮訪友之感
    茲卡病毒與小頭畸形
    蘋果麵包
    衛生局
    詐錢與借錢
    讀萬卷書行萬哩路
    遊民
    阿弟 - 文森
    電腦資訊時代
    非洲豬瘟蔓延
    餐館賣了

    RSS Feed

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Location 俄亥俄新闻地址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Picture
微信号微信號 yalingzheng2013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PubMyNews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